菩薩造像是我國傳統(tǒng)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菩薩是梵文“菩提薩埵”的簡音譯。在佛教中,菩薩的地位僅次于佛,是協(xié)助佛傳播佛法,救助眾生的角色?!捌刑帷币鉃橛X悟,“薩埵”意為有情意的生物或眾生,總體意思就是:菩薩既是已經(jīng)“覺悟的眾生”,又是以覺悟他人為己任的有情。
藏于蘇州古玩城瑞慶堂的鎏金銅菩薩像,造于明代正統(tǒng)年間,高30厘米,通體鎏金。菩薩頭戴寶冠,身著漢式菩薩裝,繒帶和發(fā)辮垂于雙肩,耳垂圓珰,面相豐盈俊秀,雙唇輕抿,嘴角微收,神態(tài)慈祥。兩脅侍衣帶飄飄,胸前飾有U字形的聯(lián)珠式瓔珞,衣服貼體,紋路自然流暢,生動寫實,衣緣上刻有花紋,裙子上也飾有瓔珞,手腕、臂上均飾有釧鐲。
菩薩體態(tài)舒展,右手置于右膝后,左手自然放于左膝上,盤右足而左足立,呈半跏狀坐于大象背上。大象則臥于蓮座之上,象眼有神,造型生動形象。象有六牙(但其中有一牙不全),象征著菩薩修行的“六度”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),象鼻前一朵蓮花初放,皎潔無瑕。象頭部轉向右方,與菩薩相呼應。蓮座為單層覆蓮座,蓮瓣飽滿規(guī)整,刻畫精致。在菩薩座下方,清晰篆刻著“正統(tǒng)丙寅四月二十四日信官白顕同室楊氏妙明男白信登心啓許成造”的雋秀字樣,也表明該像確屬明正統(tǒng)年間造。
此尊菩薩像比例均勻舒適,通體鎏金,金質感較強,雖歷經(jīng)數(shù)百年,金彩猶清晰可見,制作工藝精湛,法相端莊,是明代佛教藝術的精品之作。該像將在4月19日到21日的蘇州古玩城春季文博會上亮相,供人欣賞。
地址:蘇州市吳中區(qū)吳東路·北港路198號,東南環(huán)交匯處往南800米
品鑒熱線:0512-66056222
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no937.cn
官方微博:http://e.weibo.com/suzhouguwancheng
官方微信平臺:suzhouguwanch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