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注老坑、坑仔巖、麻子坑
投資收藏端硯,起點要高。初來乍到,宜專注于老坑、坑仔巖、麻子坑這“三大名坑”,以免分散有限的資金和精力。經(jīng)比較分析,不同坑口之間升幅的差別甚大,基本上都是名坑比一般坑口升值快。買幾件優(yōu)質(zhì)的老坑,兩三年后就有不錯的回報;而宋坑要買一大堆,若干年后成批量賣出去,才會有一些回報。
端硯的坑口龐雜,初入行者對端硯的認識有限,什么坑口的硯石都收藏,容易上當。只收藏那些特征明顯、石品好、坑口無爭議的名坑,才不用白交“學費”。這是一個回避風險的好辦法。若干年后,隨著對端硯認識的加深,可以陸續(xù)擴大到收藏一些其他坑口的硯石。甚至可以收藏一些坑口似是而非、石品花紋奇特的“異品”,主要是用來作教材和標本,以提高自己識別坑口的能力。必要的知識準備,是成功的基礎。
攻略二:購硯“六忌”
硯過大無硯味,硯過小不實用
一忌優(yōu)柔寡斷。遇到真正的佳硯,若價格適中甚至稍高于市場價,而自己的經(jīng)濟情況亦允許,要果斷買下,以免日后追悔莫及。好的硯臺,硯主一般不會輕易脫手,硬要買,老板就會開出一個高于正常市價的價格,若不是高得離譜,還是把它買下來。好的端硯看潛力,判斷其價值不能僅盯眼前。品質(zhì)上乘的端硯,貴一點都值收藏;差強人意的端硯,再便宜也不要貪圖。近幾年端硯價位再上新高,經(jīng)常可聽到后悔當初沒買的聲音。
二忌良莠不分,把瑕疵當成名貴石品來追捧。過老的火捺、過粗的金線、過多的翡翠、過大的黃龍紋以及淚眼、死眼等等,都不值得標榜,有不如無。
三忌貪大或尚小。硯過大則無硯味。一般來說,七、八寸至十一、二寸之間的端硯比較適合使用和收藏把玩。硯過小也不好,雖然精致,卻不實用,在市場上也叫不起價。
四忌跟風。看見別人有某種式樣和圖案的端硯,馬上請藝人依樣畫葫蘆仿制一件,無限重復,了無新意。
五忌喜多。不分優(yōu)劣,大批大堆地購進石料,本是收藏者,卻做起了商家的生意,失去了收藏本來的樂趣。
六忌盲目追眼。端硯行內(nèi),向有“追眼”、“炒眼”之風,火柴盒大小的老坑碎石,不可為硯,但偶出一眼,輒要價數(shù)萬元。須知石品再美,也要生于可實用的硯臺上方有價值。材不相就,眼只堪作標本而已。其實,石之美者,何須有眼?
攻略三:端硯“三不藏”
優(yōu)劣各半的果斷舍棄
一是設計制作不佳又無修改余地的不藏。一方端硯,雖設計制作不佳,然石質(zhì)奇佳,尚有“整容”余地的,還可收藏;設計制作既劣,又因硯石破壞過大而“回天乏術”的,避之則吉。
二是優(yōu)劣各半的不藏。硯石是天生之物,本無十全十美,若美中不足,實屬可容忍之范圍。但“美中不足”與“優(yōu)劣各半”不同:前者為優(yōu)明顯大于劣,些小瑕疵相對于優(yōu)點而言微不足道,可忽略不計;若“優(yōu)劣各半”,則其優(yōu)點越突出,其缺點就越“刺眼”。這類“大善大惡”的端硯,收藏日久,其缺陷就越會成為“眼中盯”、“肉中刺”,讓人輾轉(zhuǎn)反側、遺憾不已。之后衍成“心病”,只見其缺陷,不見其優(yōu)點,必欲棄之而后快,以求“眼不見為安”。
三是坑別有爭議的不藏。端石諸坑,特征各具,大多可辨。但亦時有難辨其真面目的,即使專家也會為其“身份”爭論不休。假若有一塊硯石,既似坑仔,亦似老坑,這時,若按坑仔的價格購買,則無不可;而作老坑購入,則需三思而后行。
攻略四:不要相信好運氣
憑借時間差就可獲利
收藏者大多有“撿漏情結”,總相信自己會有好運氣,能撿到大漏。有一位硯臺收藏家說,時下誰也不是傻瓜,傻瓜早在當年困難時期就全部餓死了,哪里還有那么多漏給你撿?
玩新端硯,能撿漏的機會更少。最有可能的“撿漏”,是一塊硯石外表上看不出什么,開料后一看,各種名貴石品俱全!這樣的機會,不是沒有,而是多乎哉不多也。老是想著撿漏,套用“賭玉”的做法去收藏端硯,大多數(shù)會吃虧。
因此,不要指望撿漏,現(xiàn)在端硯的價格才真正啟動,光憑借時間差,就可以獲得可觀的升值回報。以時間和品質(zhì)換取回報,這才是投資收藏端硯的正途。
攻略五:學會鑒別
任何單一指標不作依據(jù)
若要不上當或少上當,有兩個途徑:一是找對一位入門老師,二是自己學習一點端硯常識,特別是掌握識別坑口的本領。
鑒別端硯坑口,切忌僅依賴于某種單一的依據(jù)就作出判斷。如有不少人把五彩疔作為老坑的“身份證”,以為有五彩疔的就一定是老坑。其他還有以金銀線、冰紋、朱砂斑作為老坑“標志”的,可謂五花八門。以這樣簡單片面的認知去收藏端硯,早晚會“吃錯藥”。
端硯石中,很難說有哪一種石品特征是具有僅有性的。比如,有五彩疔的坑口:以老坑最常見,但坑仔巖、麻子坑、宣德巖亦偶有;有金銀線的坑口:老坑、麻子坑、坑仔巖、宣德巖、朝天巖、冚羅蕉、斧柯東等皆有;有冰紋的坑口:以老坑為常見,麻子坑、坑仔巖、朝天巖亦偶有;有朱砂斑的坑口:老坑、麻子坑、坑仔巖、有凍巖、斧柯東、宋坑等皆有。
總之,不論是石品、石色或石聲,任何一種單一的指標,都不足以單獨作為鑒別端硯坑口的依據(jù)。有些東西,你沒見過,并不等于沒有;暫時沒有出現(xiàn),也并不等于沒有。鑒別,應從多個角度、綜合多種方式進行。
地址:蘇州市吳中區(qū)吳東路·北港路198號,東南環(huán)交匯處往南800米
品鑒熱線:0512-66056222
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no937.cn
官方微博:http://e.weibo.com/suzhouguwancheng
官方微信平臺:suzhouguwanch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