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雅昌藝術市場監(jiān)測中心(AMMA)不全部統(tǒng)計,明代青花瓷器裝飾龍紋的瓷器,上拍609件,成交392件,占明青花瓷成交量的11.85%,成交總額達4.94億元,取得了明代青花瓷成交總額17.33%的份額。明龍紋青花瓷的很高價“明宣德 青花暗花【海水游龍】圖高足杯”達到9159.26萬元人民幣,僅次于“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”,位居明代青花瓷的第2名。
1. 最高價誕生于2012年春 最高峰為2011年秋
明龍紋青花瓷作為明青花瓷的一部分,其市場走勢與明青花瓷基本保持一致,呈現(xiàn)曲折發(fā)展的態(tài)勢。從價位區(qū)間來看,龍紋青花瓷5000萬元以上的有1件,誕生于香港蘇富比2012年春季拍賣會。1000萬至5000萬區(qū)間有9件,2008年春和2011年秋均拍出2件,余下的則來自2004年春、2006年春、2007年秋、2009年春和2011年春。此區(qū)間成交總額為1.7億元, 占據總成交額的34.41%,對明代龍紋青花瓷具有支撐作用。2004年春拍香港佳士得的“明永樂 青花內外底龍戲珠紋棱口洗”拍出4380.98萬元,是最早突破千萬元大關的明龍紋青花瓷,也是此區(qū)間的很高價。
500萬至1000萬的拍品有12件,其中2006年春和2011年春各有2件,其他的8件分散于2004年以來的8個季度,如2004年春等。該區(qū)間的很高價是“明嘉靖 青花穿花龍紋大盤”,在上海崇源2009年春季拍賣會上以907.2萬元成交。100萬至500萬區(qū)間達到45件,自2002年秋“明永樂 青花暗刻云龍紋碗”以326萬元的成交價率先跨入百萬元行列,至2013年春的22個季度中,除2005年春拍以外各季度均有分布,而最多的則是2011年春達到7件。
2.器型多樣 碗類成績突出
明龍紋青花瓷器型多樣,主要有盤、碗、罐、盒和瓶等。最受親睞的是龍紋青花瓷碗成交81件,實現(xiàn)了1.12億元的成交額,單件均價為137.75萬元/件,此3項數(shù)據均是各類器型之最。明龍紋青花瓷碗溢價能力較強,成交的81件拍品中,有59件高于最高估價(包括12件無底價拍品)。溢價最高的是“明宣德 青花「水波雙龍」圖高足碗”,估價為9,000,000-12,000,000港元,最終成交價則達到了3504.75萬港元,超出最高估價2304.75萬港元。而溢價率最高的則是“明正德 青花龍紋碗”,此拍品開拍前最高估價為1.5萬元人民幣,成交價為29.9萬元,是最高估價的20倍,溢價率達1893.33%。
數(shù)量最多的是盤類上拍量為143件,但成交量比碗類少了1件為80件,成交總額為5067.35萬元,單價均價為63.34萬元/件,僅高于盒類器型。80件成交的拍品中,高于最高估價的為43件(包括10件無底價拍品),整體溢價率達到64.15%,超出碗類10.37%,整體溢價能力很強。“明永樂 青花暗龍云龍戲珠紋盤”是溢價最高的拍品,溢價為122.38萬元。“明末 青花火龍盤”則創(chuàng)造了明龍紋青花瓷的最高溢價率,其成交價為6.38萬元,溢價率高達2026.67%。
明龍紋青花瓷罐成交量為72件,成交額為6575.05萬元,均價為91.32萬元/件,成交額和均價這兩項指標排在碗類之后,位居第2。高于最高估件的拍品雖然有45件(包括9件無底價拍品),超過了盤類,但相對前兩類器形其整體溢價能力并不強。最高溢價率僅有381.25%,與前兩者上千的溢價率相差較遠,而且27件低于最高估價的拍品中,有23件拍品都是以略高于最低估價的價位成交,從而拉低了整體溢價。
瓶類和盒類成交額分別為2634.81萬元、2733.8萬元,對應的均價為84.99萬元/件、51.58萬元/件,拍品高于最高估計的的比例分別為58.06%和50.94%。
燒制青花主要的原料是金屬鈷,但由于采用不同的鈷土礦,所呈現(xiàn)的色澤不同,也就表現(xiàn)出不同的特點,根據這種情況,明代大致可以分為早期(永樂、宣德)、中期(成化、弘治、正德)、晚期(嘉靖、隆慶、萬歷)三個時期。早期使用進口蘇泥勃青料,主要特點是顏色深淺不勻,并出現(xiàn)黑褐色結晶斑而下凹;中期主要使用國產平等青料,顏色深淺均勻表現(xiàn)得比較柔和秀麗,給人以淡雅、舒適之感,這種青花料色調一般都比較穩(wěn)定,沒有蘇泥勃青料的那種深淺不均和結晶斑;晚期為進口回青料,顏色藍中閃紫色,色調非常濃艷。
明代瓷器的存世量呈現(xiàn)出從早期到晚期遞增的趨勢,因此明龍紋青花瓷的上拍量和成交量隨時間增加。而價位也隨之降低,這與物以稀為貴有一定關系,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明青花瓷三個時期的質量和關注度逐期下降。明早期上拍34件,成交24件,吸金2.66億元。這一時期以6.12%的成交份額,撬動了53.85%的成交總額份額,單件均價達到1106.29萬元/件,足見以永宣為代表的明早期的前沿地位。明中期成交31件,成交總額為7349.18萬元,單件均價為237.07萬元/件。而晚期成交251件,成交總額雖然超出中期6791.95萬元,但均價不及明中期的1/4,僅為56.34萬元/件。
4.市場分布相對集中 香港蘇富比遙遙領先
明龍紋青花瓷市場分布相對集中,以香港蘇富比、香港佳士得、北京保利等10家拍賣公司為主要陣地,這10家拍賣公司共吸收了4.69億元,取得了94.94%的市場份額。從十佳拍賣公司所在地來看,香港無疑是其中的翹楚,僅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兩家拍賣公司,就取得了3.32億元的成交額。主要原因是因為傳世瓷器的精品資源,大量集中在境外,而兩家巨頭憑借其國際連鎖、地理位置、免稅制度等優(yōu)勢更容易征集到優(yōu)質的瓷器精品,并吸引國內外買家競爭。
香港成交的82件拍品中,5000萬以上的有1件,1000萬至5000萬的9件拍品中,有7件來自香港;500萬至1000萬區(qū)間為6件,是該區(qū)間總數(shù)的一半;100萬至500萬的拍品有17件,占據此區(qū)間數(shù)量的38%。僅香港蘇富比 “玫茵堂珍藏——重要中國御瓷選萃”系列專場的8件明代龍紋青花瓷,就實現(xiàn)了1.27億元的成交總額。
北京雖然與成交額最多的城市失之交臂,不過憑借北京保利、中國嘉德等一舉奪得十佳拍賣公司的6個席位,成交總額為1.09億元。其中排在第3名的北京保利成交額為4447.24萬元,其中“大明·格古”無疑是貢獻最大的系列專場,共7件拍品分別來自2011秋和2012年春秋3個季度,成交總額為1504.2萬元,最高價是“明嘉靖 青花云龍鶴鳳大罐”以414萬元成交。而北京地區(qū)的最高價拍品是中國嘉德 “明永樂 青花暗刻龍紋碗”,成交價為1041.6萬元,是北京地區(qū)唯一一件千萬級別的明龍紋青花瓷,位居明龍紋青花瓷第7名。可見北京地區(qū)需要更多的精品,來提升市場價位和影響力。
位于上海的榮寶齋和上海崇源共成交8件,成交總額為2790.46萬元。其中榮寶齋(上海)有3件明代龍紋青花瓷,成交2件,成交總額為1081萬元。2011年秋拍的“明嘉靖 青花趕珠云龍紋(江山萬代)圖蓋罐”拍出1035萬元,此件拍品曾出現(xiàn)在香港蘇富比2006年秋拍的“明粹典傳-明代御制瓷器工藝品專場”成交價為594.88萬元人民幣,5年時間漲幅為73.98%。
國內瓷器市場處于下滑階段,迄今為止,2013年明龍紋青花瓷成交總額為1500萬元,最高價是來自香港蘇富比的“明隆慶 青花「瑞芝云龍」雜寶紋蓋盒”,以580.65萬元成交,遠低于去年同期。主要是因為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相對低迷,加上精品逐漸沉淀,但明青花瓷作為明代主流瓷器,收藏群體龐大而穩(wěn)定,其長遠發(fā)展仍被看好。
地址:蘇州市吳中區(qū)吳東路·北港路198號,東南環(huán)交匯處往南800米
品鑒熱線:0512-66056222
網址:http://www.no937.cn
官方微博:http://e.weibo.com/suzhouguwancheng
官方微信平臺:suzhouguwanch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