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鏡文化在我國古代文明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,在世界文明中也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。其中唐代銅鏡則是中國銅鏡文化中的一顆明珠,它那紛繁的造型、華麗的紋飾、寫實的銘文,無不折射著時代的輝煌。
唐代以前的銅鏡,外形多為圓形,少數(shù)為方形。唐代開始,各種異形鏡流行,如葵花形、菱花形、亞字形等。到唐高宗、武則天時期,出現(xiàn)了“菱花鏡”這種花式鏡形,因其造型端重厚實,精致玲瓏,紋飾活潑自然,大方美觀,從而備受人們的喜愛。
由于人們在窺鏡正衣冠的同時,往往會將自己的身邊之事、心中之情寄托于這一日常妝奩用物之中,如此一來,銅鏡除在日常生活中照映容顏必用之外,又成為了文人們在文學(xué)詩詞中寄托心跡的客體。于是,銅鏡自身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荷載豐富的文學(xué)意象,并被歷代文人墨客所廣泛接納,從而留下了許多通過銅鏡抒發(fā)情懷或直接歌詠銅鏡的詩賦佳詞,“菱花鏡”詩便是其中傳世最多的一種。
如唐李白《代美人愁鏡》詩:“狂風(fēng)吹卻妾心斷,玉筯并墮菱花前?!彼卫钋逭铡冻笈珒骸吩~:“理罷笙簧,卻對菱花淡淡妝。”明唐寅《二郎神》曲:“整云鬟,對菱花,教人怕見愁顏?!鼻蹇咨腥巍短一ㄉ取s奩》:“兩個在那里交扣丁香,并照菱花。”等。
在這些文學(xué)作品里,“菱花”成了銅鏡的代名詞。
長期以來,人們認(rèn)為,詩文中的“菱花”“菱花鏡”,就是指唐代這種極為富麗堂皇而外形像菱花的“八出菱花鏡”(圖1)。另外,筆者還收藏有一面隋代的銅鏡。上面有一圈銘文帶,是一首“菱花”五言詩:“照日菱花出,臨池滿月升,官看巾帽整,妾映點妝成?!保▓D2)。
在這首五言詩里,“照日菱花出”一句顯然也是借指銅鏡。但這面銅鏡卻是出現(xiàn)在這種菱花形銅鏡出現(xiàn)之前的隋代。
看來,這詩中的“菱花”不應(yīng)該是指唐中期后才開始出現(xiàn)并廣為流行的這種外形如“菱花”的銅鏡了。
經(jīng)查閱相關(guān)資料發(fā)現(xiàn),這首詩的資料來源是南北朝時期的大文學(xué)家庾信(513—581)的《鏡賦》:“臨水則池中月出,照日則壁上菱生?!?/span>
宋陸佃在《埤雅·釋草》中對此作出解釋:“舊說,鏡謂之菱華(花),以其面平,光影所成如此?!?/span>
曾甘霖在《銅鏡史典》中說得更詳細(xì):“‘照日則壁上菱生’說的是神秘的‘透光鏡’,意為銅鏡正面對著陽光,在墻壁上的影子就會出現(xiàn)鏡背上的菱形花紋?!?/span>
原來,在漢代銅鏡中,有一種奇特的銅鏡——“透光鏡”。此鏡發(fā)明于西漢時期,形制就是普通的漢代流行的“昭明鏡”“日光鏡”(圖3)。它的正面微凸,光潔而明亮,平時用以妝奩照容,但在陽光照射時,鏡面相對的墻上卻可以映現(xiàn)鏡背面的紋飾與銘文,效果恰似光線從銅鏡透過一般,因為較原圖案有些模糊、變形,很像開放的菱花。
這就是被稱為“東方魔鏡”的漢代銅鏡中的“透光鏡”。
隋唐之際,一個叫王度的人利用古鏡透光的奇異現(xiàn)象加以渲染,寫了一篇《古鏡記》:“隋汾陰侯生,天下奇士也。度常以師禮事之。臨終,贈度以古鏡曰:‘持此則百邪遠(yuǎn)人’。度受而寶之……承日照之,則背上文畫,墨入影內(nèi),纖毫無失。嗟乎,此則非凡鏡之所同也?!?/span>
此說在民間以及文人中影響深遠(yuǎn)。其后,宋代周密《云煙過眼錄》、宋代沈括《夢溪筆談》、清代鄭復(fù)光《鏡鏡詅癡》等都對此事有記載和研究。
這樣看來,這面隋代銅鏡上的五言詩“菱花”銘文以及文人詩中的“菱花”“菱花鏡”就不是指銅鏡的形制了,而是他們對古代“透光鏡”“菱花鏡影”典故的引用。借指的是銅鏡“青瑩耀日”的精美程度,是對銅鏡的夸獎贊美之詞。久而久之,“菱花”一詞便成為文人們詩文用典的華麗詞匯而被廣泛運(yùn)用了
地址:蘇州市吳中區(qū)吳東路·北港路198號,東南環(huán)交匯處往南800米
品鑒熱線:0512-66056222
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no937.cn
官方微博:http://e.weibo.com/suzhouguwancheng
官方微信平臺:suzhouguwancheng